新冠本土再现,严防院内感染成关注焦点
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5月9号、10号本土新增连续两天呈两位数;最近14天,7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吉林舒兰市和湖北武汉东西湖区分别出现了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舒兰市新冠1传20+感染链源头成谜,全市进入战时状态,成为全国唯一的高风险地区。当地所有诊所、零售药店一律停止销售治疗发热类药品,舒兰方向火车自5月12日6时停运,另部分列车将继续停运,受到影响的丰满区风险等级也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风险。
此前,哈尔滨两家最大的三甲医院出现了一人传染80+的事件,其中8名医护人员院内感染。涉事医院,其中一家已将发生感染的整栋大楼封闭,加强了门诊筛查,控制就诊流量;另外一家三甲医院也于4月20日发布停诊公告。两家医院接连失守,为院感防控再次敲响警钟。
防控升级,非新冠感染同样不容忽视
新冠爆发至今,疫情大范围内得到控制,目前全国各地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进行新冠排查,疫情防控还不到放松的时候。除了要警惕新冠病毒的反弹,对于该季节高流行的其他传染性呼吸道病原体筛查也不可放松警惕。
早在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专员郭艳红就指出: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流感等其他的呼吸系统的疾病,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产生。所以临床上需要一种能够同时快速筛选尽可能多的病原体的筛查手段,辅助诊断疾病。
2月14日,一篇题为《Clinical giagnosis of 8274 sample with 2019-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发布在了预印本期刊 medRxiv 上。研究人员对发烧患者进行了新冠病毒及其他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包括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结果发现,5.8% 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和 18.4% 的非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了合并感染,非新冠病毒患者比健康人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而新冠患者也更易发生继发感染。该研究作者也指出,临床诊断手段需要改进,仅靠CT作为临床诊断确诊新冠患者是不够的,应重视除新冠病毒外的呼吸道病原体筛查,谨防交叉感染。在收诊新冠患者或疑似患者过程中,需要评估其他感染的可能性,以便临床分类、隔离和治疗。
筛查+鉴别双管齐下,应筛尽筛早筛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第七版,重点强调了需要将新冠病毒肺炎与其他常见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的进行鉴别,同时明确指出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主要对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进行鉴别。
“凯必利”呼吸道病原体抗原检测系列,精准覆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要求筛查病原体范围,助力临床更早、更快、更精准实现新冠病毒鉴别诊断。
一次取样 多重检测 快速鉴别
社区传播、无症状感染者等现象再次出现,提醒人们疫情并没有结束,现在还不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常态化疫情防控是科学认知、判断得出的结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全国上下付出大量心血、牺牲换来的疫情防控局面,不能因疏忽大意而付之东流。应筛尽筛、应检速检,多重筛查鉴别,做好院感防控。
创新生物与您携手抗疫
专注检验
服务临床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