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78681370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张文宏:未来应对“X”病毒大流行与生物安全风险的准备!

更新时间:2025/4/2 17:38:38 浏览次数:88

3月23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教授以“大流行与生物安全风险的准备”为题发表演讲,强调在大流行来临之前需未雨绸缪,并指出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和医学检测技术的普及对应对未来公共卫生危机至关重要。




大流行前的准备:创新与快速反应是关键



张文宏教授指出,历史经验表明,大流行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测,但提前做好准备是应对危机的关键。他提到,2009年H1N1流感疫情和2019年新冠疫情都暴露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足。他认为,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准备最早、技术最快进入跑道”的企业和机构,而非依赖传统优势的“江湖大佬”。


“创新不是等到大流行来了才开始的,”张文宏表示,“真正的创新是迎着临床需求去探索,即使今天看不到成果,未来也可能成为救命的关键。”他呼吁企业与临床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攻克技术落地难题,而非仅关注短期利益。


JK3A4177-opq3533829561.jpg




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早期监测与诊断能力



张文宏特别强调了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重要性。他指出,国家卫健委近期提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政策,不仅是医生的下沉,更需要检测和诊断技术的普及。“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开始配置CT等设备,但诊断体系仍不完善,”他说,“如果我们能在基层实现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早期预警,就能更高效地应对疫情。”


他举例说明,老年人感染耐药菌的问题在基层尤为突出,而目前的诊断技术尚未完全满足需求。通过提升基层医疗的检测能力,可以更早发现潜在的健康威胁,减少重症和死亡。




AI与数据:未来大流行监测的核心工具



张文宏还提到,人工智能(AI)在未来大流行监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但前提是需要充足的数据支持。“AI对数据是饥渴的,”他说,“只有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诊断体系,AI才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异常情况,比如不明原因的肺炎聚集性病例。”


他建议,未来应加强医院哨点门诊和临床监测网络的建设,通过三级诊断体系实现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为AI赋能提供基础。




结语:科学准备与多方合作



张文宏总结道,大流行的消退并非终点,科学总结和持续准备才是关键。他呼吁产业界、临床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下沉,为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下一次大流行一定会来,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天,”他说,“只有提前行动,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占据主动。”  


此次演讲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前瞻性思考,也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建议。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