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室间质量评价报告,发现检验程序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问题,将其作为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输入部分,是临床实验室保证和改进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行政管理和实验室认可的基本要求。EQA/PT成绩作为衡量项目质量的关键指标,其背后蕴含着丰富信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与细致分析。
标源生物开发的智能室间质评结果分析系统Bi-EQAras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EQA/PT数据,创新性提出使用标源指数评估室间质评结果数据集,揭示数据误差的深层次原因,发现实验室存在或潜在的问题,输出相应分析报告及改进建议,进而实现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持续改进。
Bi-EQAras标源指数
标源指数是一种数理统计工具,它通过分析和比较室间质评结果数据集,帮助用户识别和观测数据间的一致性和回归性。算法设计严谨能够为数据质量控制、结果评估提供参考。
专利创新标源指数
高分数项目:标源指数在85(不含)分以上的项目
一般情况下,单个水平不合格项为1%左右,不合格项目为0.5%左右,其中在标源指数高分中是存在PT成绩较低的可能,PT成绩低分项目在标源指数高分项目中往往更值得关注。
中分数项目:标源指数在75(不含)-85分数段的项目
中分数项目可能从PT成绩实际情况来看相对出色,但从数理统计学的角度可能稍有逊色,在中分数项目中,一般单个水平不合格项目为7-9%,不合格项目数量为10%左右,本分数段对于PT成绩很低甚至0分项日往往更值得关注。
低分数项目:标源指数低于75(包含)的项目
低分数可能是某个多个因素相互影响较大,也有可能是单一因素影响很大造成的,在低分数段中,项目单个水平不合格率为15%左右,整体项目不合格率为25-28%,然而在低分数段区间内仍有接近60%的项目为满分,因此在低分数段,需要关注的是标源指数低分,同时PT成绩为满分的项目。
标源指数中需要注意的分数值
特定分数项目:超过阈值的误差
当一个项目的标源指数是75分整时,这标志着某一项误差判定已经到达了该项阈值。所以标源指数75分是一个十分需要注意的分数。
特定分数项目:当前标源指数75,PT成绩100
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的误差通常表现为单一比例误差极大或单一恒定误差极大。比例误差的极大化,意味着检测结果与靶值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比例偏差,这种偏差可能是由于试剂配制浓度严重偏离预期值,或者仪器的校准出现了严重错误。例如,在进行某项室间质评检测时,如果试剂的配制浓度比预期值高出很多,那么所有检测结果都会按照这个错误比例偏高,导致标源指数降至75分。
而单一恒定误差极大,则表现为检测结果普遍偏离靶值一个固定的数值。这可能是由于仪器的零点发生了严重的漂移,或者试剂的空白值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在进行某项室间质评检测时,如果仪器的零点漂移严重,那么所有检测结果都会偏离一个固定的数值,使得标源指数降到75分的阈值。
低分数项目:隐藏在满分背后的隐患
第二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类型是:低分数项目。低分数项目标源指数为20分以下,PT成绩却高达100分。这种看似完美的满分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大量混合误差的存在,使得结果偏倚分布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态。在偏移图上,虽然靶值结果拟合线看似“紧贴Y=X基准线”,但这并非是因为检测结果的精准,而是混合误差的对冲效应所致。
特定分数项目:当前标源指数0,PT成绩100
我们能看到,本次质评拟合直线的混合误差非常大,拟合直线看似 “紧贴Y=X基准线。
混合误差是由比例误差和恒定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比例误差会导致检测结果与靶值之间存在一个恒定的比例偏差,而恒定误差则会使所有检测结果都偏离靶值一个固定的数值。当这两种误差同时存在时,它们会相互抵消部分偏差,使得拟合线看起来与基准线非常接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检测结果是准确的。实际上,每个检测结果都受到了误差的影响,只是由于误差的对冲作用,使得整体趋势看起来较为理想。
对于这类低分数项目,实验室需要高度重视。首先,要深入分析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包括试剂、仪器、操作人员等因素,找出导致混合误差的根本原因。其次,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还要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只有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混合误差,提高项目的检测质量。
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误差类型的“面面观”
比例误差:拟合线上的“夹角”警示
在室间质评结果分析中,比例误差是一种典型的误差类型。通过结果偏倚分布和靶值结果拟合线,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比例误差的特点。在偏倚上,所有水平偏倚基本相同,这意味着检测结果与靶值之间的偏差呈现出一种恒定的比例关系。而靶值结果拟合线与基准线呈现明显夹角趋势,这个夹角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比例误差的程度。
当前标源指数75,PT成绩100
比例误差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试剂的配制浓度不准确、仪器的校准不正确等原因。例如,在配制试剂时,如果称量不准确或者溶液的体积测量有误,都会导致试剂的浓度与预期值存在偏差。在使用这些试剂进行检测时,就会引入比例误差,使得所有检测结果都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偏离靶值。同样,如果仪器的校准不正确,比如在光谱仪的波长校准中存在误差,也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比例误差。
对于比例误差,实验室需要加强对试剂配制和仪器校准的管理。在配制试剂时,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使用高精度的称量设备和量取工具,确保试剂的浓度准确无误。在仪器校准时,要依据厂家提供的校准方法和标准物质,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室间质评等质量控制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比例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恒定误差:靶值大小影响下的“平行线”
恒定误差是另一种常见的误差类型,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与靶值的大小有关。在结果偏倚分布和靶值结果拟合线中,我们可以看到恒定误差的特点:误差对靶值小的批号影响较大,而对靶值大的批号影响较小。靶值结果拟合线与基准线平行,这表明检测结果与靶值之间的偏差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不受靶值大小的影响。
当前标源指数90.29,PT成绩100
恒定误差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仪器的零点漂移、试剂的空白值变化等原因。例如,在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时,如果仪器的零点发生了漂移,就会导致所有检测结果都偏离一个固定的数值。同样,如果试剂的空白值发生了变化,也会引入恒定误差。对于靶值较小的批号,由于其本身数值较小,恒定误差的影响相对较大,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较为明显。而对于靶值较大的批号,由于其数值较大,恒定误差的影响相对较小,检测结果的偏差相对较小。
为了有效控制恒定误差,实验室需要加强对仪器的维护和校准。定期对仪器进行零点校准,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对试剂的空白值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恒定误差的监测和校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恒定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混合误差:Y=X基准线周围的“交点”之谜
混合误差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误差类型,它通常是由比例误差和恒定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结果偏倚分布和靶值结果拟合线中,混合误差的特点是:一般混合误差都会与基准线相交,且5个结果分布在基准线周围。由于明显的比例误差和恒定误差对冲关系,使得结果看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检测结果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
当前标源指数38.46,PT成绩100
混合误差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检测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如果试剂的配制浓度存在偏差,同时仪器的校准也不准确,就会导致比例误差和恒定误差的共同存在。这两种误差相互作用,使得检测结果呈现出混合误差的特点。对于混合误差,实验室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控制。首先要加强对试剂配制和仪器校准的管理,确保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校准准确无误。其次,要加强对检测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
粗大误差:超出显示区域的“异常点”之痛
粗大误差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误差类型,它会导致实验室的结果分布偏移超出显示区域,且结果存在巨大偏倚。在实验室结果分布图和结果偏倚分布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粗大误差的影响。标源指数有特定的判断粗大误差的算法,根据算法进行还原复检,复检满意代表标源指数复检后处于高分数水平,使粗大误差判断更加精准。
当前标源指数71.57,PT成绩0
粗大误差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上报失误等原因。例如,在上报结果时,如果操作人员上报数据看错位数,或将未转换的单位的数据上报,就会引入粗大误差。同样,如果仪器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故障,也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严重的偏差。对于粗大误差,实验室需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要加强对仪器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仪器的检查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此外 ,还可以通过建立粗大误差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粗大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语
通过对标源指数与PT成绩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不同误差类型的细致剖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室间质评结果的内涵。高分数项目与低分数项目背后隐藏的问题,以及比例误差、恒定误差、混合误差和粗大误差的特点与成因,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实际工作中,实验室需要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对检测过程的控制,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确保检测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持。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