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79637224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世界哮喘日|小哮喘,大危害

更新时间:2021/5/4 22:33:08 浏览次数:1718
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分为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据权威统计,全球每20人中就有一人患哮喘,其中儿童和年轻人高发。

为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从2000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

哮喘常见症状


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哮喘发作的时候,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哮喘控制不好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如果控制不好,反复发作,会损害呼吸功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甚至会导致死亡,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

哮喘的诱因

● 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约在70%~80%。

● 环境因素:哮喘的形成和反复发作,是多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含以下几点:

1. 感染  常见的感染因素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

2. 气候因素  当气温、温度、气压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气候转变时发病较多;

3. 吸入物  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属于特异性吸入物;非特异性吸入物一般指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化学物质;

4. 食物  由于饮食关系(如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而引起哮喘发作的现象较为常见,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

控制哮喘有“四早”原则

★ 早发现:
有调查显示,0至14岁小儿哮喘中,85%在5岁前起病,3岁内起病者占75%,其中大多数在出生后1年内出现喘息症状。但这些哮喘或喘息性疾病常常被忽视,由于未得到合理治疗,反复发作甚至延续至成年。

★  早诊断
若在早期哮喘阶段就确诊,可大大提高哮喘防治效果。因此,不论年龄大小,凡能排除其他喘息性疾病,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  早治疗
一旦确诊哮喘,要坚持持续规范化治疗,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  早预防
哮喘的防治原则和其他疾病一样,防治结合,预防为主:

1. 仔细查找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并避免或清除,从而有效地预防哮喘发作;

2. 保证良好的睡眠,不要过分疲劳;

3. 避免情绪紧张波动;

4. 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 注意换季保温,积极预防和减少感冒的发生。

易发人群要重点防护

△ 过敏体质者:因环境中过敏原引发的过敏症状,有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  精神压力增大者:压力增大,可造成内分泌失衡,从而引起哮喘。有的患者也可能因突然的情绪兴奋、紧张、失落、精神创伤或激烈争吵等,促使哮喘发作。
△  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区域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易引起敏感者哮喘发作。
△  鼻炎患者: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时候,鼻腔分泌物下流也可能刺激下呼吸道诱发哮喘。

关于哮喘的常见误区
※ 小时候哮喘,但长大都会好? 

儿童哮喘多发生于学龄期前,随着年龄增长,生长发育和自身免疫系统的成熟,确实有些哮喘儿童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容易让家长们误以为哮喘已经自愈。

但是,哮喘本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在未来接触到某些过敏原或诱发因素时,仍然可能出现哮喘发作。

※ 治疗哮喘的药物都含激素,最好不要用?

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

很多家长一听到激素就十分排斥,担心副作用太大,但吸入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每次吸入的剂量非常小,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量更是微乎其微,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小于口服或注射激素。如果日常不规范治疗,导致哮喘病情加重,反而得不偿失。

※ 得了哮喘,千万不能做运动?

对哮喘患者来说,进行常规体育锻炼其实很重要,可以维持体重,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改善心肺功能。

具体运动项目,建议选择棒球、散步、慢跑和游泳等哮喘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的训练和活动。 

※  如果不喘了,就可以停药?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所致,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药物后,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是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如果擅自停药,炎症会进一步加重,气道和肺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

因此,哮喘急性期发作症状被控制住后,仍需要维持规范化治疗,在维持期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时医生会根据当前哮喘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切勿自行停药。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