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来自抗疫一线的代表和专业人士,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副会长、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颇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关于充分发挥已建成核酸检测能力效用、疫情防控“前哨”快速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重大癌症早防早诊早治、呼吸道传染病精准诊疗、医疗企业“走出去”、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分类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突发疫情和重大疾病,是给老百姓健康幸福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威胁的主要因素之一。” 戴立忠表示,提高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控水平,打造以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体系,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传染病方面,我国乙肝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同时,我国也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9年约有83.3万人新发结核病,其中3.3万人死亡。”戴立忠说道。
戴立忠表示,近年来虽然我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蓬勃发展,人民对疾病预防检测筛查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发达地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小病输掉一头牛,大病卖掉一栋楼”的医疗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甚至因病致贫返贫。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大量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大幅提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疫情防控机构新冠核酸检测能力。”戴立忠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3日,全国已有8437个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是2020年3月底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医疗卫生机构的4倍,已全面广泛覆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如此庞大的核酸检测能力是我国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宝贵财富。除了可应对新冠等突发疫情,还可在我国传染病防控(如呼吸道感染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手足口病等)、肿瘤防控、慢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戴立忠说。
“核酸检测技术是疾病鉴别分类,个性化精准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或过度医疗的利器。” 戴立忠说,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例,致病病原体种类多,不同病原体可能导致的临床症状相似度高,但治疗用药方案差异巨大。通过核酸检测精准判别感染病原体,可以防止抗生素滥用或过度医疗。
此外,核酸检测技术也是疾病早期筛查预防、风险预测的更有效手段。据介绍,宫颈癌、乳腺癌、肝癌等重大疾病均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早期风险预测和筛查,阻断病程发展,提高生存率甚至治愈;地中海贫血、血友病、新生儿出生缺陷等可通过基因检测实现精准预防;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通过基因检测实现早期风险预测,实现干预端口前移。
“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已建成新冠核酸检测基础设施的附加价值,充分发挥核酸检测实验室效用,全面推进精准诊疗,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传染病、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控水平,夯实分级诊疗体系尤为重要。” 戴立忠建议,充分发挥已建成核酸检测能力的效用,推广普及核酸检测精准诊疗手段,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传染病、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控水平,推动现有核酸检测能力快速转化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的中坚力量,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常态化疾病防控体系。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